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密集互动、深入交流,就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取得丰硕成果。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收获的重大外交成果。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繁荣,也为国际社会的进步及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一头连接“古丝路精神”的历史厚度,一头连接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思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认可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路径,为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严峻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
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财富与繁荣的奇迹。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和平共处,这是古老的丝绸之路试炼今人智慧的历史之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部分国家内部冲突愈演愈烈,国际局势动荡复杂。“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设一条“和平之路”,夯实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基础。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其核心内容为“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建设和平之路是对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历程的总结。历史经验证明,丝绸之路的兴替与沿线各国政治局势稳定与否息息相关。沿线各国政通人和,彼此和睦相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会带来财富的增长、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的进步。反之,沿线国家发生政治动荡或陷入战争,就会影响整条丝路的通畅。面对世界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和日益增多的安全威胁,中国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一带一路”搭建了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促进和平、推动互利合作,成为各参与国的共同理念与共同责任。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还要以中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发展目标。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建设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就是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共同办好经贸、产业合作园区。“一带一路”建设抓住发展新机遇,培育新动能、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始终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目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系列品牌项目落地生根,形成了良好的声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带一路”建设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和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是相互包容的“开放之路”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新拓展和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内外联动提供了中国方案,是落实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先手棋,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境界。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带一路”建设始终坚持鲜明的开放导向,坚决反对保护主义,主张各国不断扩大开放、增进互信、互利共赢,推动各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通过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截至2023年1月,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截至目前,中国已和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及1项优惠贸易安排,涵盖我国35%的货物贸易额、三分之一的服务贸易和80%左右的双向投资,已建及在建的自贸区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功启航,成为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从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了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战略支撑,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区域影响力与国际形象。
“一带一路”是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和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是对西方工业化、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向创新要动力,力图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将科技与各国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世界提供创新性治理方案,走出一条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造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就是要打造创新共同体,共建联合科研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实现各国联动发展,共同应对挑战,共享科技进步成果。
建设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要推动科技创新在沿线国家之间的共享、流动和重组,加强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沿线各国科技创新比较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助力沿线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建设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要加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缩小数字鸿沟,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源自中国对全球科技发展态势的认识,着眼于世界经济发展未来,倡导各国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加强各国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形成联通陆海空网四大基础设施空间的宏大格局。建设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还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一带一路”是互鉴互信的“文明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各大文明的交汇之路,文明交流互鉴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昭示人类,暴力与对抗并不能消弭文明分歧,共识的达成必须通过平等对话。为了推动各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为文明间的深度交流搭建了平台,走出一条互鉴互信的“文明之路”。
打造互鉴互信的“文明之路”是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和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以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存超越文明隔阂、冲突和优越,推动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淀人文基础。文明交流互鉴不会自动实现,“一带一路”搭建了文明间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智库、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障人士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打造以改善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为宗旨的“健康丝绸之路”,从传染病防控、卫生援助,到人才培养、中医药推广,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不断深化卫生交流合作,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人文领域的深度交流,促文明互鉴,致合异之美,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为人类发展进步汇聚了文明力量。
上一条: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一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