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级的大力支持下,瓮安县以打造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为契机,探索构建“量体裁衣”新体系,通过“分类式”引才、“精准式”培育、“多样式”搭台等举措,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
“分类式”引才,吹响人才尽来“集结号”。按需引才。按照“因地制宜、因需引才”原则,聚焦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人才需求目录,结合企业需求搭建企业引才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打通人才引进各环节。近年来,累计组织1798家企业举办线上“直播带岗”4期、线下招聘会58场,发布用工岗位6.5万个,助力企业靶向精准引进各类需求人才5586人。项目聚才。借助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聚集优势,以补齐产业链条为切入点,成功引进瓮福化学、恒冠新能源、天美锂能等39个项目,吸引100余名工业领域高层次人才随企落户瓮安,填补了合成氨、氯碱、双氧水、化工焦等关键产业链人才缺口。共享人才。聚焦紧缺型人才,采取柔性引进策略,通过与南京工业大学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南京工业大学公共安全技术服务团30余名专家,为县域内化工安全、化工环保等领域提供科研及人才资源,形成涵盖环保咨询核查、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训和入园项目把关的全方位专业服务体系。

“春风送岗”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专场招聘会
“精准式”培育,打通技能精专“养成路”。紧盯人才就业创业机制。立足企业用工需求,以重点培育化工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为抓手,积极推进“培训+招聘+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精准实现培训培养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有效衔接,实现“结业即就业”。近年来,开展技能培训覆盖6400余人次,就业率达80%以上,为企业培养产业技能人才6000余人。紧盯企业需求拓渠道。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加大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3家院校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以“3+2中高贯通培养”“3+3中高职贯通培养”“3+4中本贯通培养”为载体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为新能源化工领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紧盯育用结合强引领。坚持把企业生产一线作为“赛马场”,发挥高技能人才基地和领军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示范引领作用,在企业生产一线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州级以上人才自主培养平台71个,畅通项目科研与人才落地、成果转化的渠道,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广阔创业空间。

瓮安县2024年职工技能大赛化工总控工比赛现场
“多样式”搭台,激活产才发展“新动力”。科技引领。依托贵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院、贵州天美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中心等技术研发中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创平台16个,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2024年,帮助成功磷化、胜泓威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助力芭田、正磷化工、天美锂能等22家企业申报省州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研发项目,获批奖补资金约1415万元,省级科技重大专项1个、省级成果转化项目4个、科技计划项目6个。以赛促学。搭建企业人才“比”和“赛”的平台,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职工技能大比拼、消防安全比武等赛事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现已成功举办技能大赛10余次,推动324名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累计获得60余次奖项,以赛促学成效显著。体系构建。依托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瓮安县中等职业学院和瓮安县实训基地等平台资源,构建“以省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为主体,建立8个行业技能培训基地,辐射带动N个职工培训点建设”的1+8+N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全力打造“园区产业+孵化基地+劳务输出+人力资源+技能培训”“五位一体”的产业服务园,形成产业人才集聚规模效应。

贵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师开展新产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