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为贵州省第四个“人才日”。期间,黔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凌霄接受记者专访,向大家推介2024年贵州省“人才日”黔南州系列活动,并对当前人才工作进行介绍。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黔南州“人才日”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
【李凌霄】根据省委人才办关于今年“人才日”活动有关工作要求,我们在广泛征求各地各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州级层面联动开展“人才日”活动9项,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敬才、爱才、尊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打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将“人才日”作为礼遇人才的重要契机,彰显“千金买骏骨”的坚定决心。“人才日”期间,我们将召开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一批人才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发展要事;以“双宣双联”为抓手,开展“人才工作进园区”专项行动,持续释放出黔南求贤如渴、惜才如金的坚定姿态、信心决心。二是将“人才日”作为汇聚人才的重要契机,发出“梧桐引凤来”的诚挚邀约。“人才日”期间,我们将依托第十二届贵州省人才博览会组织280家省内外优质企业开展“1+9”高校毕业生省地联聘行动,拿出402个事业单位编制“绿色通道”引才;邀请广州世赛、国赛高技能人才开展金牌选手援黔行动;利用“中国天眼”、荔波小七孔、福泉太极文化等“特意性”资源,开展“别样黔南·才能遇见”广州“银龄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黔南行”,“全职+柔性”精准务实引进一批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学科提升急需紧缺人才。三是将“人才日”作为展示人才的重要契机,展现“干霄战风雨”的生动画卷。“人才日”期间,我们将聚焦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重点产业企业,组织“技”续“黔”行产才融合专场对接;聚焦重点帮扶县民生短板弱项,开展“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三进”专项服务;聚焦磷矿优势矿产资源,策划刊播“富矿精开·人才引领”专题宣传,通过积极搭建平台,激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大显身手、再立新功。
州直各部门及各县(市)按照“更出色、更有实效、更有影响力”的要求,加强沟通协作,联动推进,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好“人才日”系列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记者:黔南州在厚植人才沃土,加快推进人才汇聚方面是怎么开展的?取得了什么成效?
【李凌霄】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奋力把黔南打造成贵州人才汇聚新高地。一是强化人才引进,打造人才“强磁场”。我们围绕主定位、主战略,聚焦磷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主导产业,依托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充分赋予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探索实施“人才编制池”、备案制等引才机制,打好人博会、校招会、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引才“组合拳”,近几年来,全州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000余人,全州人才资源总量突破60万人,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打造育才“新引擎”。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持续实施“青年人才交流计划”等自主培养项目,仅2023年就选派491名专业技术人才赴东部城市跟岗锻炼,培训乡村振兴等重点人才41462人次。深入实施“十类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新增培养重点人才481名。充分发挥高职高校集中优势,创建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国家级),黔南磷化工和新电池新材料产业持续向上向好,都匀毛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三是强化人才使用,汇聚发展“源动力”。实施加快重点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大汇聚行动,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平台。2023年,新增省级人才平台载体7个,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到178个,基本实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全覆盖。聘请14名工业等领域领军人才担任现代化工等14个主导产业创新链链长,完成各类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项目51项。四是强化人才服务,涵养近悦远来“生态圈”。聚焦人才关切、人才需求,推行“优才卡”制度、人才津贴制度、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等,切实解决人才创业后顾之忧。制定《黔南州“优才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为人才提供16项定制服务,累计办理州级“优才卡”353张,州县两级为人才提供5595套人才公寓。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建成“人才之家”,创新开展系列特色“人才日”活动等,打造人才沟通交流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归属感、认同感。
记者:黔南州2024年人才工作将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李凌霄】2024年我们将紧扣重点民生改善、重点产业发展等内容,高质量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各方面工作,加快推动优秀人才大汇聚。一是全力在引才上实现新突破。优化平台引才、揭榜挂帅、“研学旅”融合引才等引才机制,持续实施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引进创新创业人才40人以上。二是全力在育才上实现新突破。新设“黔南骨干人才支持计划”,重点推进“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持续实施青年人才交流计划,选派到广州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500人(次)以上,完成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培训4.2万人次以上。试点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培训自主评价工作,全州实现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三是全力在用才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激活科研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扩大用人单位人才评价自主权,鼓励支持州内自主评审高校、行业部门提升评审权限层级。四是全力在留才上实现新突破。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大起底、回头看”,研究出台黔南州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加快研究制定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引培支持措施,集聚和激励各类优秀人才助力重点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