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市域产教联合体 -> 合作发展 -> 正文

黔南“双招双引”加快“产才融合”步伐

发布日期:2025-04-04  来源:黔南州委组织部   点击量:

今年来,黔南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扣全州高质量发展建设需要,启动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提升行动,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通过平台引才、项目引才等方式,重点招引一批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高能级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为黔南谱写新篇章、建设模范州、打造增长极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强化部署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将“双招双引”作为全州高质量发展“六大提升行动”中的首要一招、头号工程,组建了“双招双引”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建立了由州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有关州领导分别负责和州委组织部、州投资促进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突出“一把手”领衔“双招双引”工作,明确县(市)党政主要领导重点推进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领军人才招引。把“双招双引”纳入年底综合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员优先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计划到2027年,累计引进企业创新创业人才1万人以上、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高能级平台10个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个以上。

突出招引重点,分类推进突破。聚焦重点产业,以高新区、经开区等载体为依托,吸引一批带专利技术、带产业项目的创业人才参与园区建设,重点支持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技术高等研究院、“专精特新”企业等引进创新人才。聚焦重点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和工艺升级,推动黔南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等平台建设,大力引进技能人才。聚焦增强功能,重点支持培育引进高能级平台、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聚集人才团队。聚焦汇集智力,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创新、重点平台建设、重点学科提升,特别是“2+3+N”工业产业体系、教育医疗民生领域,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到黔南担任“创新链长”,开展专家服务与智力帮扶。

优化方式渠道,精准招才引智。结合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开展,对创新创业人才、技能人才等人才现状和企事业单位引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收集,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编制发布和动态更新招才引智需求清单。根据“双招双引”行动方案,研究明确各年度招才引智的目标任务,并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行业特点、职能职责等,分类对各县(市)和重点行业部门的招引任务进行分配明确。具体工作中,赴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重点区域举办“双招双引”推介活动,依托省人博会等重大引才平台分行业分产业开展专项引才。同时,注重将招才引智职能嵌入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充分利用招商引资驻外机构、专业化招商特战队等力量,帮助推介人才政策和岗位需求,发现反馈引才线索,实现“双招双引”同频共振。

加强支持保障,激发创新活力。认真落实“十不折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日常调度、分类认定、线索推送落实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衔接,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研究起草《黔南州骨干人才支持计划》。鼓励引导高职高校人才到产业企业转化成果、实习实训,支持产业企业人才到高职高校兼职研究、帮带人才。优化人才津补贴、平台“后补助”等现有人才政策兑现机制,优减人才政策兑现流程,提高政策兑现效率。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评价人才实施范围。对引进人才符合引进培养政策的,积极申报兑现人才激励、贡献奖励。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机制,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大对人才政策、人才典型事迹宣传力度,营造敬才爱才留才用才良好氛围。

联系电话:0851-84705541         联系邮箱:gzky@163.com

邮政编码:551400                      学校地址:贵州清镇职教城将军石路3号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20018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