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位置: 本站首页 > 组织建设 > 正文

学院第一批“一支部一品牌”优秀案例展示——“五融五育”打造示范党支部

作者:蒋郡   时间:2025-03-19   点击数:

智能制造工程系学生党支部

智能制造工程系学生党支部自2023年12月获批“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以来,在学校党委、系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支部全体党员全力同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秉持“充分激发支部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守正与创新,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五融五育”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党建融入管理,思想育人有高度

党支部以品牌创建为契机,形成党总支定调子,支部找路子,党员迈步子的基调,支部班子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制定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党员,确保思想站位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上下联动、勠力同心的创建机制。修订完善《智能制造工程系党支部工作职责》“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第一议题制度等共14项制度。

二、党建融入学习,文化育人有温度

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作为政治学习的核心内容,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支部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年来,支部共计组织集中学习16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讲授党课4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15次召开支委会16次,党纪专题学习4次。

三、党建融入特色,活动育人有亮度

支部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特色为抓手,创新提出“点线面”三维立体工作法,实现以点发力,激活支部战斗力以线连接,提升支部组织力以面辐射,强化支部凝聚力形成党组织活动多样、载体多元的闭环育人管理成效。依托学校校史馆融媒体中心、退役军人基地、素质拓展基地、虚拟仿真中心、党建文化长廊等育人基地,以党课讲堂、党员活动、温暖驿站、党建书香、MR党史体验为育人载体,形成集党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体验、师生服务、工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活动阵地,通过不断放大“红色磁场”效应,让支部党员想来、爱来、常来。全年组织师生开展各类党建沙龙研讨交流活动、宣讲活动覆盖学生1000余人。

四、党建融入项目,实践育人有力度

推进“八个一”工程,对标顶岗实习期党员,实行“校+地”结对管理模式,确保支部14名实习学生党员走到哪里,党的教育就跟到哪里。龙子云、袁迪等多名学生获得用人单位好评。开展“志愿1+N”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新风尚。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覆盖学生人数达500余人。落实“青马工程”培训项目,强化团建促党建,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素质拓展、实践锻炼,从思想启迪、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等方面,引导广大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勇担时代使命。全年开展培训共两期,覆盖学生人数200余人,结业率达100%,优秀学员占比20%。依托青蓝工程,实施双元三师培育工程,由企业大师、青年教师和学生小老师组成的双元三师队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支部先后有龙子云、黄大敏、李婷婷等8名学生党员遴选为优秀学生小老师,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五、党建融入活动,协同育人有广度

构建党建+活动的同心圆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实现支部党团员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地开花结果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国家级获奖8项30余人次,省级获奖24项80余人次,发表研究论文3篇,申报课题4项。


地址:贵州清镇职教城将军石路3号(清镇校区) 邮编:551400

联系电话:0851-84705541 邮箱:gzky@163.com

版权所有: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黔ICP备12001899号-1

手机版